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技术百科技术百科
加班与效率
小大寒2024-01-01[技术百科]博学多闻
加班与效率加班并非企业核心竞争力,依赖劳动密集型策略难以持续。效率的关键在于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,而非工作量。提升效率需聚焦高价值工作,优化资源分配,避免低效投入,并注重整体协作。成功在于策略与耐力,而非速度,尤其在竞争激烈的阶段。合理管理需求和开发成本,如亚马逊的“T-Shirt Size”估算法,可帮助优化优先级,提升投入产出比。加班应适度且目标明确,否则会削弱创新能力,影响长期竞争力。
加班与效率
关于加班
将加班视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,或认为它是超越对手的手段,这种观点实在荒谬至极。它反映了管理者已经丧失了对公司核心价值的清晰认知。
的确,那些仅靠堆砌功能、缺乏灵魂的产品,最终只能依赖“跑得快”这一方式去争夺市场。而这些短视的管理者根本无法理解“跑得快”和“跑得好”之间的根本区别。
产品的发展更像是一场马拉松,甚至是登山。登山比拼的不是速度,而是策略与耐力,其目标是登顶。快慢往往决定不了最终结果,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后半程。对于那些险峻的雪山而言,成功登顶的人通常是在充分准备后,有计划地节约体力、谨慎推进的登山者,而不是一味蛮干的人。
- 资源受限是一件好事,因为它迫使你更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,推动你采用知识密集型的解决方案,而不是依赖蛮力。
- 工作狂常常不得要领。他们耗费大量时间试图解决问题,却因思维惰性导致方案粗糙且低效。
就像传统手工织布机一样,当订单量暴增时,简单粗暴的应对方式就是增加人手和加班来提高产能。而只有在人力有限或人力成本高昂时,人们才会考虑优化工具,开发更高效的解决方案。
在中国,由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,再加上管理者的能力有限,他们往往选择用增加人力或延长工时的方式来提升产出。这种做法使他们放弃了知识密集型创新,转而依赖劳动密集型的简单手段。长此以往,导致他们丧失了创新能力,只能一味使用人力去应对问题。
因此,当全自动化织布机问世时,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往往迅速被淘汰。历史中类似的案例比比皆是。
当然,适当的加班是必要的,尤其在冲刺阶段,但这绝不应成为常态,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。
此外,还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注意:
- 如果团队成员普遍能力不足,那么只能通过加班或增加人力来完成任务。这种团队类似于长城或金字塔的建造工地,需要鞭策员工完成目标。
- 某些情况下,为了抢占市场先机,需要快速推出产品,这可能需要加班。例如 Windows 95 的发布或 Intel 奔腾芯片的修复。但在“卡位”之后,必须迅速提升产品质量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- 对于那些以工作为生活、视事业为使命的人,加班可能是他们的选择。然而,这些人也应反思是否可以通过更聪明的方式,而不是蛮力,来实现目标。
归根结底,任何依赖劳动密集型手段、沉迷于加班或人力扩张的做法,最终都会走到尽头。
关于效率
许多人对效率的理解存在误区,他们认为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工作。这是错误的!
效率的真正定义是:单位时间和人力所创造的价值。其物理公式为:有用功/总功。
也就是说,效率不是比谁工作量多,而是比谁的工作产出了更高的价值。因此,提升效率的关键不在于增加人手或工作时长,而在于这些努力最终能否带来更有价值的成果。
明白了这一点,优化效率的方向也就清晰了。
1. 增加有用功
- 多与需求方沟通,明确为什么需要增加该需求?这项工作到底有多少价值,能惠及多少人?
- 尝试与需求方讨论,是否可以对需求进行简化,从而减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。
- 思考自己是在做基础性的“建筑队”工作,还是更高层次的“装修队”工作。
- 关注业务和用户的核心痛点,找出最关键的需求。
关于增加有用功,还需注意以下两点:
- 像乔布斯一样,学会优先级管理。告诉需求方:“现有的10个需求,我只能实现3个,分别是哪些?为什么选择它们?”增加有用功的关键在于砍掉不必要的需求。
- 真正的价值创造并不是像百度竞价排名那样简单的利益搬运,而是像英国工业革命或硅谷那样推动实际价值的诞生。
2. 降低总功
- 反思自己花费了多少时间在支持性工作上,而非直接产生价值的工作上。
- 是否毫不留情地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和低效的人力投入?
- 是否提升了管理者和团队的能力,从而降低执行成本?
3. 形成合力
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曾提到南京两个女孩被饿死的新闻,感到非常震惊。各方都声称尽力了,但结果仍然令人难以接受。这种现象在大公司项目中也不罕见:
- 底层团队只专注自己的工作,前端和后端也各自为政,运维也只顾技术实现。
- 尽管每个团队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务,但最终交付的产品仍然存在许多问题。
效率不是每个团队独自的效率,而是整体团队围绕共同目标的协作能力。缺乏整体效率,即使局部效率再高也无济于事。
T-Shirt Size 估算方法
亚马逊采用了一种“T-Shirt Size”估算方法来管理项目:
- 产品经理为每项需求评估业务影响力。例如:XXXL代表影响上千万人或市场价值上亿美元;XXL表示影响百万用户或千万级别市场;依次递减至S。
- 开发团队则评估人员时间成本:XXXL代表一年开发时间,XXL为半年,XL为三个月,直至S仅需两周以下。
在此基础上,优先级划分如下:
- 业务影响力为XL,成本为S:优先处理。
- 业务影响力为M,成本为M:优先级较低。
- 业务影响力为S,成本为XL:直接取消,因为投入产出不成正比。
- 业务影响力为XXL,成本为XXL:需求需简化为XL,降低开发成本至M以下。
这种方法对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值得深思。
以上内容仅供讨论,欢迎提出不同观点。
阅读完毕,很棒哦!
下一篇:关于性能测试